自由之路原名:Yol,又名道路、The Way
五個被關在低度戒備拘留所,獲準短暫回家一週的囚犯,影片瞄準他們五人在回家途中的經歷,或因證件問題而被遣返監獄,或因家庭問題而遭射殺,或遇見警方槍殺政治異見份子,或要經過冰天雪地前去看望失節妻子,導演透過這五個短暫獲釋囚犯的不同經歷,反映出在那個年代的土耳其,坐不坐牢,在實質上並沒有多大差別,囚犯出牢,盼望的是過點短暫的自由常人生活,可是監獄外的世界,隨時都有軍警查問,實施宵禁, 還有軍方對付異見份子的殘暴手段,槍聲連連,原來外面的世界比監獄更凌亂。 此片不單批評政府的壓迫,同時也諷刺當地社會的道德矛盾,例如自己的兄弟要處死當**的姐妹,認為有辱家門,但對其他人姐妹賣*,卻可能欣然接受。 此片以公路電影的形式,反映當地政治和社會的種種問題,也讓觀眾見識土耳其民族的多元化特色,榮獲 1982 年康城電影節金棕櫚最佳電影奬,實至名歸。
发布于1982年。由塞里夫·格仁、耶尔马兹·居内伊执导,并且由编剧耶尔马兹·居内伊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塔里克·奥坎、塞里夫·格仁、海里勒·耶尔根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2-09-01(法国)公映的电影。
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第35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第35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悖论 从**出来的人获得了短暂的自由 但身处于**外的人民生活的环境却是非自由的 当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我们都只是走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
8.0/10。五个被允许短暂回家一周的库尔德族囚犯经历的**各样的土耳其社会的困境(***腐朽教义、库尔德人被歧视、警察暴力、等)。我认为影片在两种影调间割裂徘徊:一方面,本片通过多线多时空并行叙事、充满萧瑟苍凉的美感的高水平摄影美术、缓慢的叙事节奏、舞台剧式的表演模式等试图达成一种“交响乐”感与旋律化的压抑诗意(同质于《大地的女儿》);另一方面,与《女》不同,本片在执行上有着复杂的角色塑造与情节/主题表达诉求,这导致本片无法完全成为那种交响乐电影。
最直观的感觉是混乱,最大的原因来自于脸盲,五人设置加上剪接的混乱造成了一头雾水及满面疑问,手法称之为直接大胆当然不为过,但说粗粝无比也是贴切描写,剪接的生硬时常让人怀疑自己,声音设计也是直接干脆,现实化处理使得时常有乱糟糟的感觉,倒是一定程度上贴合了电影氛围。对现实生活的呈现有着难得的全面,得益于多线公路模式,五人延展出的社会、家庭、宗教展示,呈现了当时的女性境地和群体面貌,当小孩吸烟镜头陡然闯入银幕时,一种突破个人看法的震撼立马来袭,这种社会环境的难得大写成为电影拿到金棕榈的最大原因,更何况还有导演本身的经历了。
基本上当成异国风情志和历史课进行观赏。除了囚犯在**得知获准请假回家的消息外,基本看不到任何一个人物有一丝快乐,当时的社会有两个**,一个是关犯人的**,一个是关人民的**。
看到那些拿女性当私有财产、物品摆弄的民族、宗教就来火。借用还没看完的《野梨树》的一句台词:我要是个***,我就一个**把这鸟地方夷平(说主角的故乡)。巧了,两片都是土耳其的。
滿溢著某种難以言狀的絕望。所有人都以爲自己能犧牲一些東西而掙脫某些束縛,結果卻或無処可逃或自我毀滅。某种意義上,這片質疑了**社會結構和宗教的根本~不過,本片真是臉盲者的地狱,開場介紹角色我就認住了一個,結果他不到10分鐘就沒戯份了。。。以及,配樂從頭到尾激昂的情緒有點頂不住~
**公路片,政治历史维度很深刻,反映在视听上是大量闪回与现实的并置,通过主观镜和跨时空的声音连接。略有些接受困难,一是脸盲症,二是不熟土耳其历史。此片金棕榈有些政治声援的味道,但多线复杂叙事这一点上却是实至名归的。
一部令人心碎的影片,苦难的历程,永远都还不清的债....20101221,14:33
太难了,几乎是部不可能完成的电影,不过传奇囚犯尤马兹·古尼还是拍出来了,时而真实时而虚幻,土耳其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牢笼,所有人都深受其中,逃不出来,,
传说中最难的电影 但这些突厥人长得太像了 根本分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