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马原名:Looking for Horses,
这是一部关于电影制作人和渔民之间友谊的电影。一个人因为口吃失去了说母语的能力,另一个人在波斯尼亚内战中失去了听力。他们寻找沟通的方法,而摄影机则调解他们日益增进的联系。
发布于2021年。由Stefan Pavlovic执导,并且由编剧Stefan Pavlovic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21-04-30(瑞士真实影展)公映的电影。
2022/10/18 IMAX RZC119 人生第一次看电影睡着……还睡着了烂多次。听着声音开始做梦,睁眼发现梦的都不对。
#第八届金红棉#电影表现口吃的方式非常独特有趣,旁白,字幕,环境音截断,闪电等等元素组合在一起。一个听不清,一个说不明,正如他们而言,有自己的语言。电影有时很**,很欢乐,也有时很沉闷。映后交流,导演说电影拍摄的主角,问了他手上的纹身,导演介绍说这是马,他非常喜欢马,然后主角就告诉导演这里有一群野马,导演说我们去找它们吧,不过我要带上我的摄影机,于是就有了这部“寻马”。
最后导演介绍了纪录片的诞生方式,是有一天他去探望***时候,认识的Z先生(名字真的不会拼~只记得开头是Z😂),**因为扭到脚,Z先生说湖里有一种鱼,对扭伤脚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导演就随之去了,在捕鱼的时候Z先生问,你手上的纹身是什么意思?导演说是马,因为我很喜欢马,Z先生说我看过这里有野马群,我带你去寻找叭~导演说好呀,我要带上我的摄影机去拍下来,没想到一找就找了两年半,这就是这部电影的诞生。现在Z先生每年会花8~9个月在这里待着,冬天就会回到妹妹家,导演说2022年3月或4月会再去这个岛上见Z先生☺️
当你无法共鸣时,它甚至不如看短视*。
纪录片也是影像,不代表就可以随意拍,不代表拍到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创作,就要有思考。而在这个纪录片里我没有看到任何的思考,遇到了一个有趣的人,他随机说了些内容,随后这些内容就成了作者的表达。如果表达无意义,那么这些晃动粗糙的镜头,过多的杂音,毫无设计感的调度,只会让观者昏昏欲睡。表达是要伴随着思考的,工具并不会帮助你发声,请用影像说话,请多一些思考
當然我還是忍不住搜了那場90年代的戰爭,但實話實說,影片裡充滿了白噪音,我就算是下午補了一杯美式,也實在是沒辦法撐住,又睡著了差不多十幾分鐘🙃
#8thGZDOC#背负战后创伤的老兵=被文明世界流放的孤儿,和被摄者的语言、经历隔膜拒绝了某种预设表演性的存在,也因此让全片蜿蜒于真挚的情感深流,道出和去年来《驾我车》等片同样的诣趣:沟通的多样可能。另一大亮点在于叙事人称的模糊性,从字幕敲击的“咔嗒”声,诗意的独白到镜头后入画,导演不断宣明个人在场,打破「观看」的定律,这种弥散各处如涂鸦般洒脱、无拘的创作理念,瞬时拓开了片名中“寻***意涵,在乡愁式的私影像和对边缘群落的怜悯之间探求到尤为精巧的平衡。
#金红棉影展#对于一个拍纪录片的人来说,本片最大的惊喜就是探讨了单机跟拍的极限了吧,镜头紧跟人物,不仅是画面中的渔夫,还有画面外的导演,非常灵活随性却又非常有效,而两人一个“失聪”,一个“失语”,文本上的互文扩展到画面***口吃**化呈现,以及结尾消掉人物声的处理),形成了一种超越语言的交流,包括那些没有剪掉对摄影机的介入也正是交流的过程;远离人间,回归自然,那些看似琐碎无聊的日常,却也是生活的本质;寻马或者说寻根之旅,其实就是找寻生命的意义,战争的创伤以及祖母的影响,正是过去的他们造就现在的他们。画面,语言,文字的搭配也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意性。8.2
一个说不出,一个听不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自在交流,两个被文明抛弃的人,达到了某种默契
#27th SFF# 纪录片竞赛,评审团特别奖。前获瑞士尼翁真实影展VdR Compétition Burning Lights单元最佳影片奖。9分年度佳作。非常新奇的将失聪和口吃建立互文联系,并进行**化处理的方式(口吃的**化包括故障美学及杂耍蒙太奇,旁白-画面内字幕-字幕-画面的多重关系,等等)。全片只有两个人物,导演运用摄影机的方式也很自由,捕捉到了自然极为壮美的画面,比如海报上的云雾缭绕,以及那场闪电长镜头拍得太厉害了,神作。关于交流,“我们有独特的语言”,而听不懂的那些词汇“来自自然”。对自己口吃进行精神分析式的回溯和呈现,并将其**化和历史化,以此互文老渔夫的失聪和交流困难。老渔夫是波黑战争老兵,导演实际上也是战争**(去了加拿大),通过“记忆-后记忆”又把祖母辈的战争创伤(应该是二战)带入到文本中,使得文本异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