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的知识分子
发布于2023年。由丁澄执导,并于2023-05-13(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
三哥挺鲜活的,但一味地捧其为“生民的智慧”也还是有点过了吧,比如我就受不了娶媳妇不能娶省外因为她们不信神这种爹味过浓言论…
补记,东山柏园史语所旧址,与老师们一起的观影与圆桌
不同力量交织在乡村,所以三个这样的知识分子拥有多重身份。大历史政治经济的时间节点与个人生命的周期亦穿插共振,城乡空间不断在外力推进中演变。
快两个星期之前看的忘记在豆瓣看看有没有了(没想到会有也 乡村中的知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保护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请找乡村中的知识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 很好很热闹的乡村,让我怀疑城市文化是不是“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了
做公众号推送的时候,便被预告片和简介里“三哥”所吸引。我非常想当这样的人,三哥是扎根在民间的火炬道士,没有“正规手续”(道士证),但是有着自己的道心,想为大家做点什么的心,凭借着土生土长的熟悉感和人格魅力,*持着村里大大小小的法事、祭典,超度的、祈福的、游神的,成为了人和鬼神的中间人,将大家联系在一起。自从我把自己的斜杠身份定义为“火居道”以后,便越来越理解这种生活状态。并没有说非要有A或者B的行为,就是有一份想要为人或鬼神做点什么的心,便自然而然有了仪式,有了文化的氛围,有了双方都能理解的东西。想做这样的“中间人”。
“乡村中的知识分子”≠“乡村的知识分子”,生猛的三哥的形象与费老一众学人关注的“乡绅”还是有距离:在华南,是一群掌握了文化、知识、信仰的原乡“话事人”串联起了一个封闭的(“我的小孩不能和外省不信神的人结婚”)、原生的“文化权力**”。他们“知识分子”的身份,来源于村落对他们这套知识的承认与依赖。“三哥”们展现出更强的地方性,围绕他们的一切似乎都有着泥土的气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借此将华南简单视作“国家-社会”的二分。正如片中略让人感动的总结,社会的力量是“沉浮”的,它不是国家力量面前全然的弱者,也不是完全自给自足、潜力无穷的一株野草。关键在于这些原乡“话事人”,以及浸*在这样的村落文化中的村民们,明白如何整合国家力量、开展行动。在这样的行动逻辑下,村落的文化呈现出“浮沉”的姿态。
丁导说,如果不是文研院发了个推送,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结果豆瓣这个条目还真是2023🤣🤣🤣
没约进学校有点可惜,哈哈,不知道错过了这次还有没有看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