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原名:Murder!,又名谋杀者、凶手
一位女演员被发现在一具**的旁边,而她又失去了记忆,似乎没有什么能说明她不是凶手。就在法院认定她有罪并被****的时候,依然有一个人相信她是无辜的,但他能够找出足够的证据解救她吗?
发布于1930年。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并且由编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Walter C. Mycroft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赫伯特·马歇尔、诺拉·贝琳、菲利普康斯塔姆、爱德华 切普曼、迈尔斯·曼德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30-07-31公映的电影。
精彩戏中***台拉起序幕时切换到牢房里拉开的小窗,凶杀的真相是通过戏中戏完成的,结局也通过戏中戏宣告黛安娜的沉冤得雪。 阴影的用法印象深刻:牢房里,黛安娜始终被窗户的阴影笼罩。墙壁上缓缓升起的绞刑架影子(此处逐渐加速的蒙太奇也很绝。)
算是希胖不多见的推理戏。1930年这部电影可能有很多新奇的地方,比如无法做后期配音的当时如何完成男主一边剃须一边听歌剧的有声场面。但这在今天已经如混血动机一样毫无新意不合时宜了。凶手的性倾向非常**,是一个有意思的点。
3.5 庭审戏很容易想起《十二怒汉》,末了的马戏则是《大路》,拉大幕结尾加0.5
1930年胖子的作品,男主赫伯特•马歇尔(Herbert Marshall)饰演的约翰,挑起了整个戏,自然流畅。特别喜欢他在床上端着咖啡杯,被一群熊孩子包围的样子。戏剧和真实,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30年代初希区柯克版的#十二怒汉#,陪审团举证说明或许吕美特从中得到了灵感也说不定,有罪或无罪,人性的碰撞,**与怀疑,这是整部电影的精华。而与#十二怒汉#不同的是本作主人公的合理怀疑不局限于那张桌子,通过蛛丝马迹使自己*近真相。最后的马戏团表演和结局也颇为惊艳。
早期的有声电影,有些场景是那么的一板一眼。
希胖,over。 希胖每部电影中总有几个镜头是可以拿过来做教材的,如:开始的窗外移动镜头;冲咖啡的长镜头;陪审团段落启发《十二怒汉》——某些情节,我们看的时候会想:哦,这我在影片XX中见过,然后再看一下创作年代。over。PS:才胖了一点点就有双下巴,想想希胖好像也有,心理顿时平衡多了。。。
虽然是早期作品但还是很有他风格的
考慮到影片的年代,其實應該給很高的評價,但是很多當時十分創新的技巧幾十年後都完全別被普及到眾人皆知的程度,而故事本身也不在吸引,所以沒什麼觀影**。
6分。希胖早期有声片。故事还行,开头有意思,审判团和对剧本那段不错。不过画质有点差,声音就更差了,听都听不清,大打折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