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霹雳原名:Out of the Blue,又名No Looking Back、Plus rien à perdre
A young girl whose father is an ex-convict and whose mother is a junkie finds it difficult to conform and tries to find comfort in a quirky combination of Elvis and the punk scene.
发布于1980年。由丹尼斯·霍珀执导,并且由编剧Leonard Yakir、Brenda Nielson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琳达·曼兹、丹尼斯·霍珀、莎朗·法雷尔、唐·戈登、雷蒙德·布尔、Leon Ericksen、Fiona Brody、David L. Crowley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0-05-20(戛纳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3.5//观感很疯也非常难受 人物所受的折磨和苦楚被尽可能地直观展现 整部电影仿佛是音乐单曲的影视化拓写 也像是生活中的一切可见可感进一步坍塌 本能地质疑生存的意义甚至质疑出生的意义 如果都没有值得相信的那就彻底抹除 出乎意料也合情合理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老杨不愧是我的本命之一配乐太美了。都说鲍勃迪伦和比利小子 这晴天霹雳与尼尔杨一点也不必那个差 老美和加拿大这种民谣大国都喜欢把歌曲拍成电影。这部看完真的是让人心碎不已啊I
3.5.对于Dennis Hopper来说,Neil Young的歌词代表他对于**的落寞和世界的失望,走出忧郁,走进黑暗,一个周末改写剧本就带来惊世骇俗的毁灭性叙事 ---punk girlhood 在没有出路的宇宙中只能决绝。Linda Manz的“tomboy”式的coming-of-age形象背后是创伤造成的巨大缺口,而这也与80年代初人们通过少女的形象与目光审视世纪末期的彷徨与不安相符合。电影在漫不经心的松散中偶尔带来disturbing affect, 而直到毁灭来临前,我们才明白脱离噩梦的唯一方法是肉身与灵魂的双重解脱。她穿着蓝色牛仔衣,从一片蓝色里,了结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时间永远停在轰然**前的一秒钟。
pointed sticks的高大鼓手**教cebe打鼓 是我觉得全片最**最不折磨我的段落
影片几乎是顺着尼尔杨那首主题曲拍摄的,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点拍摄,很有味道,朋克死了,带走一切她所爱,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世界给予你所有,你却欲求不满”,“宁愿烈火**,也不愿苟延残喘”。
Fucking fearless with so much to say, there’s nothing like this film in today’s world.Linda Manz is remarkable. She is everything.
少女茜比因为父亲开着卡车撞上了在路中央熄火的校车造成重大**,当时身在卡车上的茜比性格因此被改变,变得孤僻乖戾,数年后父亲刑满回家,一家人却再也找不回原来的家庭。片尾茜比在家里将父亲**后,又带着母亲来到校车的残骸里,引爆了校车。她以这种方式和自己的噩梦决裂,和自己的人生告别。
为什么换了个译名,走出忧郁多好,punk hippies的现实主义图解了,视角从垮掉的一代换到了他们的下一代,不是信仰崩塌,而是根本不存在信仰的一代。没有了***民族的神话,也没有了嬉皮士的抵抗,父亲跌落神坛,那么out of the blue的方法只有彻底的毁灭。最牛的还是把主角塑造成一个真正雌雄难辨的形象,性别的模糊直接表征着秩序的全然崩塌。
哎这片可不就是照着Neil Young那歌扩写的概念电影嘛,爱猫王爱朋克的中性女孩,out of the blue, into the dark,美国白人垃圾惨剧、白人父亲神话的崩塌(其实是加拿大投资加拿大取景),因为Linda Manz无可名状的形象气质而变得与众不同,年幼而苍老,很朋克却也像古代人(自从我听说Days of Heaven的旁白都是她现编的,就觉得这小姑娘应该拿走马利克那份工资的三分之一)Dennis延续十年前和Don Gordon的废物组合,这俩组队真是讨嫌翻倍啊。选曲佳。海鸥翻飞的垃圾场嗲。
说实话这部电影看完浑身难受,折磨人。其实就是一个父亲形象从光辉到坍塌的过程,这种成长的故事拍成啥样的都有,像丹尼斯霍珀这样发疯的真没见过。我相信他的确是个狂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艺术创作方面,别人走不羁路线的帅哥都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糖,霍珀是一个半小时狂给你扇巴掌打到你懵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