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原名:Зонтик,又名Qolga、Umbrella、Zontik、傘、伞
这是苏联导演Mikheil Kobakhidze执导的超现实主义作品《雨伞》。男主角在路轨边上工作,一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边又寄情于吹笛。一次在女主角面前献技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不期而至…… 以下是Mikheil Kobakhidze的详细介绍(转自樂生文舍): 米亥依爾‧寇巴希杰(Mikhail Kobakhidze)和塔可夫斯基、巴拉讚諾夫算是同一輩的蘇聯導演,和這兩位電影大師非常友好。他們的作品悖離寫實主義的主要路線,所以一生都不順遂。寇巴希杰不斷詮釋「相遇」、「缺席」與「離別」的主題。在學期間執導短片《年輕人的愛情》(1961)與《競技場》(1962)。一九**年畢業作品《8又1/2》完成後未通過審查,送交***的膠片更「意外」銷毀。一九六六年的《雨傘》,可以視為寇巴希杰的關鍵作品,詩化的風格非常明顯。雨傘雖然沒有任何政治隱喻,但因為《雨...
发布于1967年。由米克海尔·寇巴希泽执导,集众多位Gia Avalishvili、Jana Petraitite、Ramaz Giorgobiani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7-06(克拉科夫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一个人的站台,场景,土舞台,帷幕,表演单簧管,学乐器。场景。听过一些女性自己守站台的故事,而她们的故事不被人知道
#苏联新浪潮# 米克海尔的诗化语言成熟之作。雨伞活泼可爱的拟人化形象是对《红气球》的苏联式回应,而“小男孩”的孩童角色被一对感情朦胧的情侣所取替,作为“求爱”这一于米克海尔作品中复沓出现的特色母题再度变奏的象征,在这部爱情小品中摆脱了喜剧式的男性示爱受挫,被赋予带有六十年代特色的**性:临近尾声时,女主人公的脸庞在失焦的背景衬托下,表情茫然而不知所措。深度空间的丧失是内心真实的抽象化表现,镜头的脸部聚焦对近旁荒芜的**峭壁景物的忽略体现出女主并未真正“遗忘”占有雨伞的卓别林式男人,仍留存了藕断丝连的暂时别离,在这层画面空间的关系下,雨伞的政治隐喻呼之欲出。无论苏联当局是否读懂,米克海尔遭受的**都在所难免,因为“***”是所有GQ国家最易见的表征之一。2022.6.23
没了伞的我们继续相爱,接了伞的第三人继续去追逐下一场爱情。
寇巴希杰短片,写相处:乐为媒,伞为介,节奏一致便共鸣了。
轻盈又可爱,音乐太妙了啊,怎么能被**呢,可惜啊。
6/29@电影公社 长镜调度流畅优雅,超现实的诗意之美。雨伞多解,作为小品演得也好。
塔可夫斯基是不幸中的万幸,在这一带中,诸如奥塔·埃索里亚尼与米哈尔·寇巴希泽等人的遭遇令人唏嘘。尤其是后者,在集权政治的**下,在**时期焕发出的诗意被抑制,最终只留下七部短片作品,只叹生不逢时。《雨伞》是高度诗意的寓言,绚烂的想象力是电影人终极的财富,而他足以让世界为之倾倒赞叹
比《红气球》难度高啊。简单纯粹而美好。
我竟然喜歡看這麼文藝的片子 OMG
让我回到默片**。可惜这位米哈伊尔·寇巴希夫在艺术创作里*遭**。不可不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一个悲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