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geo Cannonball Run 2016:西南·南山·三坑·六和·大塘 爆走96km 旅之极北篇又名地缘炮弹飞车2016、VCR2016、ジオ·キャノンボール2016 西南·南山·三坑·六和·大塘 爆走96キロ 旅の極北編(日)、Vigeo Cannonball Run 2016: Xi'nan, Nanshan, Sankeng, Liuhe, Datang Running 96 km for the Northernmost Trip
2009年春节刚结束。参加驾校长途考试的我从清远阳山归程顺德。路途中,我偶遇清远和三水的交界地。其开阔和葱郁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直到2016年的10月3日,在大学室友的陪伴之下,我们展开了一场围绕“人·地·缘”的(佛山市)极北旅程。除了旧地重游的记录之外,我试图在1987至2019年的时光中捡拾诸多影像、图片、声音,去重塑、构建、论述我们的青春岁月以及珠三角多个角落的地景和隐史。(文/熊仔侠)
发布于2019年。由熊仔侠执导,并且由编剧熊仔侠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熊仔侠、Pavel Ga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9-10-27(DVD)公映的电影。
作为在广东长大的小孩尝试寻找里面的地缘性,镜头对我来说还是有点点太晃了
行走影像志的自**古篇 意识有了 技法跟观念还没跟上
不评了吧,太私人的表达不好评价,更像是导演对自我情感的一种“沉溺”。只能说导演的对故地的感知和回溯,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且能共鸣的。
三水游记,乡村掠影,晃荡青春,时间碎片,往日不再,物是人非。其实,我更想知道那些老图片和电视新闻素材的版权这么用真的没问题吗?
漫无目的的“漫游影像”,其本身的价值是只在作者心中的,至于怎样把动人的细节传递到观众那里,则考验观念和组织力。在我看来,编织的目标就在于找到“目的”——为这趟旅程赋予历史或是情感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小郭的《私人荷索》而非《南方漫游》,前者如赫尔佐格《冰雪纪行》般有一个强大的自驱力。)《旅之极北篇》的趣味在于不断的引用和跳转,使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完成对自己成长和创作生涯的回顾,但最后依然缺乏普世的吸引力。“**电影”这样严肃的词不适合熊仔侠,项飙提出的“乡绅”倒与其相配:在一地,就对一地的人事风物孜孜以求。
很有启发又过瘾的纪录片,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重塑记忆。开头引用哈伦.法罗基的话开宗明义:“我们发现的那些事先并未意识到它们存在的影像和声音,就像捡拾到的物体。”真是有意义的事,看得我也想拍。
#2021TIDF# 亚洲视野竞赛。活学活用哈伦·法罗基的**电影方法,但是对可能揭示的政治面向(准确说很多点其实是“行政/治理”而不是政治,但并不是没有“政治”的点)和社会面向语焉不详或者无法深入,最后落在了青春片式的回忆感伤和朋友关系上,这种话语落差既是作者风格也是文本局限。当然片子里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为何2016年就完成了拍摄到2019年才做完(今年柏林那部**纪录片放了差不多七八年才做完,而这个延宕本身是被导演做出意义来了……)。熊仔侠的创作实际上是98-09年(互联网兴起到《老男孩》等“微电影”之前)这段时间内的“DV”/“民间影像”传统(完全与“**电影”脉络平行的另一个传统)在更先进的理论与视野中,以“自主映画”为方法的传承,听到他要终止创作还是觉得挺可惜的。
加油站,血吸虫,水利工程建筑,篮球赛,废弃厂镇,蛋家渔船,河滩猫狗,乡志地名考,毕业纪念册,山后还有山……随时随地静帧倒带重叠失真画面中的个体记忆和地域史朔源图解,个人作品的素材循环重构,熊仔侠的又一首影像散文诗。不过大段的长镜头行车记录仪式画面看着实在有点晕车哈
第一人称式的作者影像,**电影,大概偏向于私影像类别,作者借驾车游玩,热情的去捕捉地景,配以**新闻资料、绘画彩图、以此打捞、串联、梳理、重塑过往记忆,把微小的个体记忆与巨大的公共空间巧妙串联在一起,这种新纪录片的创作方式,非常随性和自由,让人眼前一亮。
零成本仍然是华语**电影的一种精神属性,并且已在进行着新时期的变异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