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星际的道路原名:Дорога к звездам,又名Doroga k zvezdam、Roads to the Stars
《通向行星路》的制作期长达三年,它是一部雄心勃勃的意识形态电影,包含着极具开创性的特效和精湛的手工模型作品。这部影片对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2001:A ***** Odyssey,1969)中对失重状态、灼热的星球和旋转式的太空站模型的在现实主义描写有着重要影响。 Klushantsev的《通向行星路》捕捉到了太空竞争的****。按照***电影官僚的指示,他在影片中增加了苏联第一个绕地卫星的模型。结果,这部五十分钟电影在苏联激起了观众的恐慌。据报道,电影片段在美国电视播放时,有些观众恐慌得晕厥过去。 这使得他随后的影片也是他唯一一部标准长片——1962年的《暴风雨之星》让人有点失望。这部影片是这一时期苏联科幻电影知名度较高的一部,故事由一队到金星探索的苏联航天员展开,队伍中有四个男人,一个女孩,还有一个笨重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很明显是效仿了...
发布于1957年。由帕维尔·克罗素执导,并且由编剧Boris Lyapunov、瓦西里·索洛维约夫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Georgi Solovyov、Leonid Khmara、Georgi Kulbush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57-11-07(苏联)公映的电影。
#俄苏科幻电影 真的是野心勃勃 换一个词性来讲,在这个科普片形式的片子里,太空梦想太近在咫尺了,太令人渴望了
3.5。前段是介绍一苏联著名宇航科学家及科普航天相关科学知识,后段是畅想未来的航天科技。影片运用伪纪录片形式(旁白解说、历史与科教资料插入等)营造写实感,但:1、伪纪录片形式下却使用夸张的旁白语调和浮夸的表演(而这两者实在不写实);2、过于侧重渲染伪纪录片式写实感,影像其它的情绪冲击力没做好。
看了其实挺感慨的,虽然有意识形态宣传的成分在,但是100年前的人类在梦想飞向太空,60年前的人类在乐观地畅想未来,而现在的我还困在家里没法出小区……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可能是这样吧。
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伪纪录片形式的科教片。虽然还比较粗糙,宣传意味也很浓,但架不住**人会拍,有几个镜头美感独特,在飞船上看日出那一幕很动人。
看伪纪录片也能看得心潮澎湃,这大概就是浩瀚宇宙的魅力。
“今天的不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可能”苏式宇航/科幻系列辨识度相当高,堪称冷战时期的产物。
3.5,作为意识形态+科教片,科学普及很硬核,前面动画后面现实的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还可以。意识形态的宣传感觉也没评论里吹得那么**,说白了就是以一种平实的语调讲述苏联航空事业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与其说是教化民众,倒不如说是像美国变相“宣战”。
上乘的意识形态宣传根本不是呆板教条说教,而是混淆虚实之间潜移默化得让人们去相信去宣扬,如今看来这部伪纪录片除了某种硬核科学假象呈现得有些生硬之外,完全可以作为一部科教片来教育民众,比起某国的假大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1958年就能拍出这种意识流式,纪录片式的科幻电影,上世纪的苏联电影真的处于世界电影的顶端。
7.0 49min版本 美苏太空竞赛时期的产物,比较有突破性的通俗科幻作品。本片可以分三个部分,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传记、载人航天飞行的科普以及苏联对未来月球殖民的想象,据说此片当时在美苏两国都激起了一些观众的恐慌,里面的旋转式太空站模型对后来的《太空奥德赛》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