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xt=urn:btih:4833d8f1a63082f27a675fa20d2171f9f0b93774&tr=udp://tracker.opentrackr.org:1337/announce&tr=udp://exodus.desync.com:6969/announce
磁力链诗人.2022.BD.1080P.西班牙语中字
诗人原名:Ақын,又名Akyn、Poet、古来诗人皆寂寞(港)
Daniyar是一位40岁的诗人。他梦想着成功和广泛的认可,但事实上他被困在一家**下来的小报社闷热的办公室里。他的同事们抱怨说,文学和诗歌的**已经过去,在这个高科技和消费盛行的世纪,没有人需要他们。
发布于2021年。由达赫让·奥米尔巴耶夫执导,并且由编剧达赫让·奥米尔巴耶夫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Yerdos Kanayev、Klara Kabylgazina、Gulmira Khasanova、Serik Salkinbayev、Bolat Shanin、Aida Abdurakhma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1-10-31(东京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
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
第1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提名)。
SIFF1#跟不上**的诗人,任你如何吆喝,都无人问津。何尝不是奥米尔巴耶夫如今之问题。
B+/ 极其清晰的当代影像语境自觉,以及目光**性的鲜明意志:要用剪辑单独隔离出一个被看到的物,更要足够有力地凝视它;让这种目光洞彻其他媒介,直至它从屏幕降落到一个孩童的脸上。
挺失望的。剪辑有大问题,这些素材完全可以重剪成一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更加内收的影片。当然,这一切都不如用区区几句诗来表达。海子的《祖国》:“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祖国》的前半首已把本片道尽。siff第二部 with mew & gus 147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在一段段安静的场景中,导演把哈萨克诗歌拍得很动听。诗歌之夜给了诗人唯一一位观众,这种不忍很让人动容。映后访谈导演的分享中,能看得出他真的是一位爱书的人,还给自己的书拍了一本相册,十分可爱。#AFA2023#
A 年末倒是来了好几部年度最佳。两个时空交互前进,商品社会和全球化物质化的世界让诗歌这项古老的艺术无处安放。历史上的伟大诗**好,现实中的固执穷酸知识分子诗**好,都已经找不到他该有的位置,正如他想要回到艺术的价值却被警报打断。诗歌再美也抵不住名车美女的**,起码是不得不去**,而特意买好的新鞋迫不及待穿上,与扔掉旧鞋的果断形成鲜明对比,却最后在只有一名观众的寂寥中加强了反讽效果。诗**部分时候是沉默的,却用他的沉默坚持着他过时的信念。拒绝了无法拒绝的写作报价注定只能只能拥抱寂寞,但物质技术的“进步”还能为艺术找到它真正的位置吗?而不是单纯资本附庸?整体风格沉稳,调度不复杂却很精准,念诗段落迷人而感人。可惜结尾有点拖沓,再干净利落一点足以五星。
【HKIFF46】物质高速发展,诗人逐渐落寞,举世皆然。不畏强权的民族诗人默罕伯,终归有了一个安葬的地方。
時空互文的蒙太奇。歷史的「詩人之死」,無處安放的骨骸,重新立下的紀念碑。現實也是「詩人之死」,站在多媒體的電視機前,看著自己的採訪,響起「警報」,像是現實給自己與詩歌的喻示。在這審美耐心失去的時代,詩人一邊高談闊論民族與文學的存亡,一邊又不可避免庸俗迷戀女色與名牌汽車。只有在黑暗中聽著音樂,看著自己一牆的書籍,那顆躁動不安的靈魂才能獲得平靜,如同劇院裏那唯一一個(安排)小女孩觀眾,給他堅持尋找月亮,拒絕六便士的力量
最近看过的最亲切的电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论坛。前入围2021年东京主竞赛。比起奥米尔巴耶夫之前的作品还真是差点意思了……主要立意太陈旧了(感觉过时了至少十五年吧……),消费主义和屏幕泛滥的**没人读诗了(废话,电影都快没人看了)。涉及到的如语言-民族主义等话题也都是直给。不过并行的那条线索(哈萨克诗人Makhambet Utemisov的被杀、墓地寻访、遗骨发掘及安葬等)还是做得很不错。导演最擅长的梦境方面,这次有个商场的段落还是有点意思(多屏-回声-声音主导剪辑)。
全世界的诗人都一个模样。看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