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原名:Andrea Chénier: Live from the Royal Opera House,又名英国皇家歌剧院现场录像
《安德烈˙谢尼埃》是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它以18世纪后半叶的巴黎为舞台,讲述了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安德烈˙谢尼埃的生平事迹。 安德烈˙谢尼埃与**夫人的女儿玛达莱娜相互爱慕,投身**的仆人杰拉尔德亦暗恋玛达莱娜。**爆发之后,玛达莱娜和谢尼埃处境艰难,并且遭密探监视。杰拉尔德为引出玛达莱娜逮捕了谢尼埃,玛达莱娜却表示愿为救出谢尼埃与杰拉尔德成婚。杰拉尔德被她崇高的爱感动,意图协助她救出谢尼埃,却失败而终,谢尼埃被宣判为**。玛达莱娜为与爱人一同赴死,买通看守顶替被****的女囚。在高昂的音乐中,两人被送上了断头台。
发布于2015年。由David McVicar执导,集众多位Jonas Kaufmann、Eva-Maria Westbroek、Željko Lučić、Denyce Graves、Elena Zilio、Rosalind Plowright、Roland Wood、Peter Coleman-Wright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5-01-29(英国)公映的电影。
哔站剧友力荐佳作。在国内比较冷门,但在欧洲剧院却是自上演以来常演不衰的作品,多位名家音乐会的必选曲目。题材比较罕见,着眼于**大**,改编自真实历史人物的经历,荡气回肠,内容深刻。唯一不足是爱情戏份有点突兀,从确立关系到同生共死之间没有足够的发展过程,作者可以把本子加长一点,让结尾女主的选择比较有说*力。2015年的考爷充满了性张力,脸上带着诗意的忧伤,把一个矛盾的诗人形象演绎得神形兼备。
考夫曼帅绝人寰 演技和唱腔都一直在进步 综合起来 看他的歌剧就非常享受了 安德烈谢尼埃这种描写**变迁的歌剧很合我口味 制作也非常良心 居然真的有在还原那个**的风貌和人情 对主要觉得理想化的人格塑造也让这部剧充满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不在计划内,但确是格外惊喜的一场。舞台布景灯光非常好,四幕的布景都不一样,第一幕是在家里,舞蹈群舞想到傲慢与偏见,两个小女孩跳小步舞曲觉得很可爱;第二幕是在路边的咖啡馆及街边的场景;第三幕是在法庭,第四幕是在**。两个多小时不拖拉的剧情连接**大**背景下的一个爱情故事。音乐很棒,*饰很真实,拍成电影也拍得非常好,几何感很强,很立体的布景,全景与特写,分镜头的切换拍摄,觉得非常棒。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男主帅,两个NQ印象深刻的束胸衣吗,还有看大家说到咏叹调,那动听优美的歌声,我感觉我要去补补田艺苗了。
很一般。这部歌剧本来是以丰富的心理展现著称的,但这正是其最大败笔。因为歌剧由于其形式决定了不可能依靠大量旁白来描摹人物心理。这样的话,人物的台词对白和细致丰富的剧情细节就十分重要。****的戏剧就是在这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然而本作的对白主要是大量直抒胸臆,剧情细节丰富性远远不够,缺乏足够的铺垫,就好像一个个情感**在不断轰炸观众,但是观众难以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情。这个故事如果在小说旁白中运用大量心理描写来填充或许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5分)
乔尔达诺这部剧的三角恋情节和同**普契尼的《托斯卡》颇为相似,但比起后者的Scarpia,Gérard这个角色要立体和复杂得多,饰演Gérard的Željko Lučić演和唱俱佳,要是在现场真想打call喊Bravo!(迷弟脸.jpg) Kaufmann和Westbroek赶脚只能算是正常发挥了吧? 赶脚David McVicar这位导演的设计向来中规中矩,虽说比较“安全”,但也缺乏亮点(对比Keith Warner在布雷根茨音乐节导的那版水上舞台版《安德烈·谢尼埃》:https://***.bilibili****/video/av63586350/) PS. 影院放映竟然木有访谈部分exo me?https://***.bilibili****/video/av11925659/
心里有事惦念着,没能安心看完这场。但是男主的口水确实印象深刻。 2019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展@成都太古里***
#2019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展#深刻体会到「歌剧」与「歌剧电影」的不同之处。作为前者来看,更具有感染性和引导性,布景、灯光和特写在现场是不能一次全部尽收眼底的,只有通过后期的剪辑才能带来优于现场的效果。作为后者来看,将「三维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视角」,从本质上丧失了电影的魅力。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从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上,可以给五星。
史上最帅谢尼埃(科帅:还有我呐~)*化道也很传统舒适
想着可以吸烤麸鳗的颜就忘了ROH live收音不太行(打光还是优秀).角色弧线在男二,权力更迭间乌合之众有存在感,好听的集中在后半部.再次感慨卡拉斯的伟大,听她la mamma morta形成的抽象感知在之后看来,根本不需要歌词在中间插一脚
刻意降低舞台纵深,平面景片式处理,人物有**倾向。终场二重唱像极阿依达,但路径不同,前者是对博爱声嘶力竭的献祭;阿依达指向超脱飘渺。所以前者是悲剧,后者是安*。但这种超越指向,需要作曲家配以恰当的“音乐人格**”。歌剧这个被发明的仿古之物,最后还是让音乐成为裁定它的机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