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诗行原名:Papusza,又名女诗人巴布莎
波兰人物传记片,以高超的摄影、极富层次的黑白影像描绘了波兰吉普赛女诗人、歌手Bronisława Wajs(吉普赛名巴布莎Papusza)的一生。吉普赛民族的血泪、女性在男权下所受的**,都在克制而美丽的影像中展现出来。 影片讲述了波兰第一位吉普赛女诗人巴布莎(1910- 1987)的传奇经历。吉普赛诗人巴布莎在还是少女之身时就被许配给年长男人,但她心仪的却是因逃亡跟着她族人迁徙的波兰作家。巴布莎跟着他违背族人的传统偷偷学习书写,将心情转化为诗句,为她的人生带来了转变,却也引领着她迈向毁灭……本片以大地为画布,迷人冬景为颜料,描绘出二十世纪吉普赛人浪迹中欧的最后旅程。
发布于2013年。由乔安娜·科斯-克劳泽、克日什托夫·克劳泽执导,并且由编剧乔安娜·科斯-克劳泽、克日什托夫·克劳泽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Jowita Budnik、比涅尔·瓦勒斯、安东尼·帕利基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3-07-01(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4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 特别提名奖。
第4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提名)。
一部浓缩的吉普赛人近代史,黑白画面拍得非常美,很多画面都像石板画一样。
波兰导演的黑白片真是一绝。取景和摄影都是大师级水准!**档的编剧+导演。5星推荐。
波兰的黑白影像美学, 构图和**赏心悦目。另一部女性悲歌,文明置于无知间的痛苦。
摄影确实好,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导演的一些手法几乎是反现代(主流)电影常规的,如黑场的多次运用,又如插入戏剧目的不强的独场戏作为留白,以人物的非表意行动达到表意的效果。从故事层面来说,私以为女主的刻画稍有些薄弱,或是我被经典叙事主义影响过深,始终认为在描述宏大背景下渺小人物的命题里,理应将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做足。
《女诗人巴布莎》确实运气比较背,同样是聚焦一名**而且摄影超凡的波兰电影《修女艾达》,在同一年里更被上帝宠幸,但前者,完全有着分庭抗礼的资本。吉普赛人的流浪看似极富浪漫与随性,可皮层底下那种接近封闭的保守、接近荒谬的愚昧,对人,尤其是**,有着如此锋利的戕害。巴布莎的幸运,在于她挑破传统去学习,而不经意的诗歌成了她自由的出路,但她的不幸也在于此,那种野蛮,比大雪还要沉厚古久。她跟华沙作家说,“我们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却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你们是强者,我们是弱者,因为我们没有金钱,也没有回忆,但也许这样反而更好。如果吉普赛人拥有记忆,那么他一定会死于悲伤。”更悲哀的是,自己的族人要把她*上反思识字的“罪恶”。这么干净的诗歌,可惜了,都没听到几段。@“现在电影”APP
画面和音乐都挺优秀的。最后巴布莎说“如果我不识字,我会比现在快乐”,让人不禁思考,文明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人生追求的是否是更多的快乐?
“如果吉普赛人拥有记忆,他们定会死于悲伤。”
饥荒蔓延,灾难横行/泪水已经泛滥,车疲尚且路远/利石**着我们的脚板/**呼啸在我们身边/来吧来吧,靠近一点,流浪的吉普赛人/共往丛林深处,围起篝火,希望重燃/去那世外桃源,阳光遍洒/让属于我们的自由之歌响彻/把流浪的吉普赛人聚齐/来跟着我和,来跟着我唱。
波兰吉普赛女诗人的故事,亦是波兰吉普赛人的一段历史。“如果罗姆人有记忆,他们会悲伤而死的。”巴布莎吟唱出他们所思,不过他们没有悲伤而死,倒是女诗人因为泄露了罗姆人的秘密,而进了***院。影片虽是黑白,却异常讲究构图,画面很美。最后以诗人的诗歌吟唱告终,韵味十足。
黑白影像美得爆棚,每幅画面构图都极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