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词场
在《扭曲词场》中,故事的铺展从个体的命运延伸到历史的轮回,并展现了作为一种历史观的“泛萨满化”概念,即人在循环往复的时空波动中由于某种契机,在意识中穿越时空而参与历史对话。这种萨满性的觉醒看似由个人遭遇引发,背后则暗示着**剧变所带来的阵痛。历史轮回在王拓的作品中由具体的动作作为引子得以显现。《扭曲词场》创作的2019 年,既是**者张扣扣被执行枪决之时,也是新***义运动中第一个烈士郭钦光离世的一百周年。作品通过民工所扮演的角色,呈现了张扣扣在**前夜复杂的心理状态,并通过书生角色的引入重新排演了郭钦光的死亡。在这里,两个时隔一百年的死亡**产生了跨越时空的交集,也暗示着推动这两重牺牲背后的“母亲”形象与“国家”概念间的某种同质性关联。
发布于2019年。由王拓执导,
#Kadist #WangTuoTheNortheastTetralogy 看似线性却如轮回,风雨无阻,省时省钱,夜行两千公里。分屏效果非常好,不光是个角度展现,还有影像构建的关系,伴随着左右的镜头同时运动让中间的画面有种别样的**体验,最精彩的莫过于结尾处的两边变焦推镜头结合中间的变焦拉镜头造成一种移动变焦之感。还有三种色彩呈现出的效果也很好。航拍大都市对照的脸部特写其实对于情绪铺垫很有帮助。配乐也很契合整体的风格。结尾处再回想开场的空镜,那溪边,那荷塘,那狗尾巴草,乐队现场,萨满哼叫,虫鸣,旁白,枪响,灯灭,骨现,绳断,法力,众生皆为萨满。
声音叙事上做的更连贯了捏,影像上更成为资料性的见证。 “前为人而不知,后为鬼而不觉。历史是无法假设的,这就是宿命。它看起来线性发现,实则其中的动作,在浑然不觉间轮回。整装以待的,变成了永远的历历在目。所有的哀怨,只能化解为梳妆打扮的瞬间,这个动作被一遍遍地细嚼慢咽,鲜活的人心却无法再被了解。” 之前的“历史传说”加这段解读太绝妙了。
补标*自由联接@ OCAT上海馆。多屏,双线,交叉,有后来《通古斯》的影子,王拓说整个社会在经历泛萨满化,所有的生存经验都被介质化,所有的动作被仪式化,尽管没有萨满,却是集体出神。这个点挺有意思。
2021UCCA 惊艳的故事,最后才明白聊斋和墨西哥州祖尼人的深意。
被展旁的萨满**和手绘稿震惊。
接着《烟火》看的,三块屏幕同时展现一个事情决定了本作的装置性,自然也无缘影院观看了,个人觉得“泛萨满化”的意味并不很强,虽然结尾强调了故事缘于《聊斋志异》和人类学,可此番掉书袋着实令人摸不到头脑,唯一觉得新奇的在于电影作者有意识的点明了“时间不是线性”,并在形式上做出了实践。 倒是激起了我去关注一下《盲国萨满》和《灵媒》的兴趣。
#UCCA# 王拓:空手走入历史个展。三屏影像,缢鬼mix满洲飞儿子排练现场
刚开始时被阿贝尔冈斯同款三联幕惊讶到,但细看发现,其实与100年前看起来并无更多的创新
上一部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部则是选取一个点“**”历史。北京地下摇滚演出为酝酿**的主角提供了萨满仪式,影像层面召唤出了自缢的书生与被处死的青年,画外音指向了聊斋与墨西哥人类学记载。主题非常分散,语言、历史、重复、死亡,我还没能整理出一个逻辑,考虑到如此多文本的叠加,任何论证都会十分艰难。但这部无疑更好看了,一个幽暗隐蔽的地下室和移动着的窗外街景并置,再加上城市空间与园林、森林的叠加,让对历史的探讨灵活起来,比上一部更贴近现代经验。
挺酷的 三屏叙事是成立的 “当男孩真正失去了他的神力,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变成了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