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声音
这部影片摄制于2020年8月,是疫情以来我在老家生活的第八个月份,也是自从多年前离家念书后在老家待得最久的一段时间。被迫静止,一开始感到非常烦躁,当我举起DV,重新抬起头往身边看去的时候,才感到我从未真正了解过它。我是在噪音中生活并长大的人,诗句里最常涌现的词语是机器轰鸣。城市总在建设,工厂一直运转。让我拥有人生第一本书的县城书店而今已被拆除,那里将树立起崭新的“古城”。一边是记忆的毁坏,一边是历史的重建,哪个才是真实?县城想回到古代,小镇则争先恐后变成城市。一个十字路口,****,工地布满道路。**们从车间的声响中拔出脚来,经过街道工厂的噪音,买一些菜,回到自己的厨房。****,沉默穿行,面临无数投掷过来的炮弹,“我们在**上生儿育女”。静止中,我听到一切都在飞速变化,我听到某种声音,城镇的声音,女性的声音,被建设和发展所遮蔽的声音,但我只是听到一...
发布于2020年。由张维梅执导,并且由编剧张维梅携幕后团队创作。
不是真情流露,怎么会去捕捉声音。
非常喜欢前半段。目光在游移中实现一种局部/整体的游戏:新古建/公园,男孩/售楼处,工作的大人/躺着的小孩,南边的喷泉/发展的城市。**下班后,灵气消失,目光陷入长久的凝视,展现出的是温柔。
因为所有的碎片化而导致主题的不明确。城市建设的一瞥应该要更私人一点才能体现出消逝。当然了,更多的停留在纪录。
很喜欢母女聊天的部分。看学生作品真的可以学习很多,比如说更了解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怎么做到最好。
老梅有一种很敏锐的直觉,对于她记录的女性、工厂、街道,她总是轻易捕捉到很准确的片刻,这种准确性来源于她的深入观察:比如女性劳作时的神情,家人间对话时的极致轻松等等。感受到一个温柔博大的老梅,期待她更多的作品。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这个感觉真让我舒*/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的!路!/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我的手也被你攥住/你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我要你做主!
一开始对着玻璃的镜头首先表明田野闯入者身份的在场,但通过方言连接的交谈又宣示作者同时作为这个社会空间中的一员。作为影像民族志,时间和空间都保持了完整性,作者关注女性,把镜头对准女性,我会意外地发现即使或许并非刻意,“她们”的言谈里摒除了男性的声音,女性并非永远处在与男性的关系中,但同时,她们也和建设、工厂这样具有一定性别偏向的语汇发生关联。
我们长久地生活在车辆地穿流声中,机械的撞击声中,媒介的躁动声中,习以为常之后,渐渐已经聋了,这些声音彻底侵入了空间中的介质并且遮蔽了一些其它的声音——人的声音,弱者的声音,负重者地声音,于是导演让我们看到了工厂里机器和人的一场竞赛,动作上的和声音上的,**空间中见缝插针般抓起苹果要去一口才是生活的原貌。
我知道从技术到内容再到剪辑这都远非一个完美的作品,但我真的很感动。对于拍摄者梅子来说,以她那般明亮柔软又易感的心,能够克制住情感的汹涌而去凝视家乡和身边的平凡女性,已经是极难极痛的历练。家常的女性对话,拍摄者、被拍摄者都融在了小城尘土**的一角中,这种温柔的参与而非远远旁观,非常重要,也奠定了底色。我好想抱抱那个阿姨,她是我童年**许多邻家女性的缩影。
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比某些只知道穷山恶水长镜头的导演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