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又名小咸、妈妈、Mama
这是一部纪念***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是一个讲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农村七天发生的故事。故事里记载了小咸,一个十二岁女孩对家庭和村庄的记忆。在这七天里,发生了三次死亡和两次出生。
发布于2020年。由李冬梅执导,并且由编剧李冬梅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程术琼、葛文丹、王小平、Guoli Xia、Yanxin Gong、Yuxiang Tan、Shidi Ge、Jihua Shen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4-05-08(中国大陆),2020-09-09(威尼斯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欧洲电影联盟奖 威尼斯日最佳影片(提名)。
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 火鸟电影大奖(华语)(提名)。
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电影本身3星,多1星在于,这是今年最女权、最“艺术电影”标签化、同时也最恐怖的国产院线片,必须支持一下。导演李东梅的妈妈,35岁时生了4个女儿,被想抱孙子的婆家*生第五胎,结果死于难产,且第五胎也是女儿。电影前四日与第五日白天,她还在正常地生活,缩影此前的人生。直到第五夜,疾风骤雨般死去,第六、七日则是葬礼。电影对那个**女性的生存状态,提出一连串控诉,许多农村妇女的一生都能被它概括。妈妈真的死于难产吗?实际是死于社会对女性生命权的漠视。送葬事宜也全由男性主导,她死了,他们不断冷漠地放着**,给坟墓选址挖土,敲锣打鼓,只有几个女儿默默流泪。她们的命运限定在家庭空间里,只有生育、劳作。花圈上没写名字、写的是“李氏孺人”,女儿对爸爸说“我会孝顺你的,像儿子一样”…恐怖细节布满全程。
在中国电影的长镜头家族中,这是一部较罕见的方法与内容完全匹配的电影。七天的时间序列,固定工整的远中镜头,人物形象接近抽象风格。起止劳作如此漫长重复,无始无终,地老天荒。死亡过程的紧张迫切汹涌,并非来自悬疑意味的戏剧性,而是生命消亡过程自身的沉重。而以长镜头跟拍的方法重复展现众人抬担架行走的过程,显出的是敬畏之心。影片整体蓄势而成的是带有普遍化意义的中国农村底层妇女日常生活史诗。确实可与香特尔·阿克曼七十年代的女性电影对标。
还是能感受到镜头里的情感的,这无关乎电影语法的设计,而在于对**演员生活质感的精准捕捉——他们对贫苦的习惯与淡然。故事设定与蒋能杰的《矮婆》类似,把摄影机摆得更远,情感表达也更克制,能感受到导演的信念和对母亲的深切的爱。但对这种长镜头驱动(无繁复调度)的慢影像,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观众对共时性的接受度没有历时性高,如果没有置入切实的细节,很难成功发出邀请。和蔡明亮一样,李冬梅也给出了一个自洽且成立的范式。
我记得让父亲慌神的噩梦,记得隔壁**出殡的恐怖,记得她在油灯下认真地查莞尔一笑的莞字写法,却不知道东莞和益阳的距离转眼成了天人的距离。我记得一群人抬着妈妈涉水而过,却没能把妈妈抬回来。我记得一家人终于聚齐吃饭了,妈妈却不在了。我记得和姐姐去送灯,希望这盏灯照亮妈妈和所有**的路。
导演意图执行得坚决彻底的一部艺术电影。最后有两天,几乎没有台词,山林之中飘渺摇曳的微弱灯火,以大远景加全黑的夜为底色,传递作者对母亲时隔三十年、不止不休的永恒思念。五个女儿的中国式生育故事,一点破,就引发无限追思感慨。
让你充分的感知时间,情绪的克制与失语的状态。却在这一天又一天中,缓缓将情感深入到你心里,会被感动,被震撼,为之难过。很厉害。
固定机位长镜头搞得好就是“肯德基**”,搞不好就是“肯德基偷懒”。这个片子搞的就不是特别好。固定机位长镜头应该是有门槛的,否则就是感动自己,折磨观众。固定机位长镜头画内画外都需要一定的信息量支撑,如果仅仅是情绪的堆积,请把它做的美或者有趣一点。固定机位长镜头极其考验导演的调度和演员的表演,这是非职业演员很难赋予的,因为他们忘不掉摄影机的存在,这个影片中小孩表演不错,但是中年老年人的表演很明显就是等执行导演call点,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事儿。。。另外既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东西,为什么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是沉默忧郁再沉默,这和我了解到的农村和农村人不一样,所以让我很违和。从头到尾的一大家子人吃饭,几乎都没有说过话,是受了小津影响?可是中国人不这样啊。 当然,第七天的最后,都是会感动的。
#4th PYIFF# 【年度十佳Mark】入围2020年***日单元+费穆奖最佳影片。一部精彩至极的“慢电影”。我能想到最准确的一句描述,大概是文德斯写小津那句“依序把生死连接在了一起”。影片极为克制,克制到几乎可以说是“呈现”了,用不动声色,几乎不煽情的手法,把母亲因难产去世这件生命中巨大的伤痛拍得刻骨铭心又感人至深。 摄影极为讲究。导演的视听参考最主要的还是阿巴斯。《橄榄树下的**》《随风而逝》《何处是我朋友家》式的构图和调度出现过多次,但用的如此自然,好似从这片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一般。阿巴斯式的“大远景”“重复”和“克制”,被用在极度悲痛的时刻(第五天晚上),造成的效果真的是在心口重重地锤上一拳。或许还有一些香特尔·阿克曼,女性劳作的日常被相当完整地呈现出来。本届迄今最佳观影体验。
外婆那个角色实在令人难过,总不放心怀有身孕的女儿去婆家,后来跟着她去,夜里躺着给她揉肿胀的脚,生产那天急匆匆跟着男人们的脚步和奄奄一息的女儿,跟不上,还是不停走,一个人在夜路走,坐在门口抹眼泪,在葬礼上痛哭。好难过啊。
劳作是深情的弹膛,对话是深情的掩体,死亡是一时的静默,和永恒的回响。所有人物凹陷在环境之中,无力行走也无处**,却反射出足以穿透银幕的静水流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