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原名:Martin Luther,又名马丁.路德
Biopic of German priest Martin Luther covering his life between 1505-1530 A.D. and the birth of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movement.
发布于1953年。由欧文·皮切尔执导,并且由编剧艾伦·斯隆、洛塔尔·沃尔夫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尼尔·麦吉尼斯、约翰·拉多克、Pierre Lefevre、Guy Verney、Alastair Hunter、David Horne、Fred Johnson、Philip Leaver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53-05-08公映的电影。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提名)。
第1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提名)。
马丁路德尽管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在他的晚年还一再的表现出反自由的强烈意识。然而,在他的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的接受起来。路德并不是一位完人。传记作家罗兰·培登说1546年路德逝世时,已经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怒,放纵自己,有时还有点粗鄙的老人。
首先,他象征着改教对***运动的重要性。改教并不是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一举完成,以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幸运的是,这位年迈的反抗者的个人缺点并没有对他崇高的成就造成任何影响。他最终不仅改变了***,也改变了整个西方文明,尽管这一切的工作并非仅仅是他一个人做的。
最后一些片段,诸侯国领主在良心上承认的圣经真理,任何**夺不去,是国家的**。路德,另一面的霍布斯。
马丁路德简直就是早期去中心化斗士啊,拍的有点中规中矩,这点比较可惜。
展现宗教释义的分歧。到底什么是真信仰真自由,什么是**。大量的涉及宗教术语和历史的台词堆砌,对于不熟悉的观众来说并不友好。
这部影片,是宗教版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真实表述,马丁路德说,上帝的意图,无需通过教会来表述和权威演绎,我们不需要中间商。在16世纪。中间商---***会把持宗教信仰,言必称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所有世人都是有罪的。必须相信教会的代言作用,参与到教会的各自赎罪**中,定期购买赎罪券,才能解脱苦难。马丁路德明显觉得这样的中间商,错误理解了教义,并且不道德的赚钱。认为我们世人是有罪,但是有耶稣**帮你赎罪,你相信主耶稣即可。因此,欧洲开始有***和***的**。
3.5;这等体量很难拍出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不过抓的点也算精准,并且高光聚焦了几场辩论戏,出色的词锋还是很精彩的,祛除戏剧化情节,将信仰的光芒辐射到克制内敛的辩驳中。尤为感触的是,那一句句为了信仰自由而提出的质疑,那一次次探究何谓真义的实践与**教廷偶像崇拜的虚假,这种璀璨不折的思想与精神,是人类得以存续的传承。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竟然也出场了一会,不过基本没贡献什么信息。
历史上总会有他们,挣脱旧道德,探寻真理和信仰的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为了解这段历史而看。集中于《九十五条论纲》前后后。但众所周知,宗教改革是场拉锯战,对欧洲近代历史的影响之大之深,相对于这短短的一百分钟而言过短。再者选帝侯们打算和**教会决裂,影片中美化为为了自己自由的信仰和良心,但谁都知道,这是世俗政权在反教会权力,无非是利益争夺。
50s英国拍中世纪德国,再考虑到这种纯宗教片的资金,*道化做到这个地步确实很不错了。中规中矩地记录了路德生平大半的关键**,“here I stand. I could say no ****.”,不过英国人的细腻优雅要想表现路德斗士般的火热一面还是差点意思,维滕堡教堂聚众烧教皇绝罚通谕海德堡辩论都平淡了点。
我才意识到拉斐尔和马丁路德是同**的人甚至他们同年生(
无论你是否**徒,看了这部电影会帮助你更了解***与***的分别,还有当年马丁路德是把生命押上了才让***信仰回到最基本的教义:因信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