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纽约的女孩原名:Smithereens,
发布于1982年。由苏珊·塞德尔曼执导,并且由编剧苏珊·塞德尔曼、罗恩·内斯万尼尔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苏珊·伯曼、Brad Rijn、理查德·黑尔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2-09-11公映的电影。
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仅用4000刀即完成的**电影,重点是看起来也并不需要更多的预算。团队很会找地点和利用资源,而且故事重点在于关注地下群体,所以预算低也不显得刻意省钱。
看了一会儿 学筋疲力尽深重 但终究是**文化产物 流于表面
女主角逃离了新**的家,想通过巴结名人来出名,但是自己却毫无才能,身无分文到处蹭吃蹭喝,不停让喜欢她的乡村男孩失望,终于在最后发现被所有人抛弃。首先,拍一个不讨喜的女主角是很需要勇气的,因为很容易把观众全部放到对立面,而导演在这里用了诙谐讽刺的语调来讲了这个故事,没有让女主在伤了所有人的心之后全身而退,而是让她自食其果,讽刺效果拉满。
生活另一面的代表,有些美式浪漫情怀的不忘灯红酒绿、谈情说爱、甚至雌雄大盗的都市**,但与瓦尔达vagabond殊途同归便是终走向灭亡的结局,这是八十年代经济发展中阶层差距和自由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没有希望的人活在不断的抛弃与自我抛弃循环之中,结局路边搭讪者是真的拯救她的归宿,还是拉她**另一个深渊?
美国第一部提名金棕榈的**电影。基本上是摇滚贫民窟纽约流浪记,朋克版旺达。这个结局基本上是可以预料到的,wren站在高速上拖着行李走着,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碰到另一个Paul了。18岁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明天就19岁了!
让人想起《卡比利亚之夜》(看imdb发现导演确实有被这部电影影响). Punk? **** like good-for-nothing.
[Criterion Channel] 16mm胶片,四千刀成本,第一部被选入戛纳竞赛的美国**电影,NYC underground的No Wave Cinema。其实跟前一段时间看的天涯沦落女和小公女挺像的,都是居无定所、四处碰壁的**女性,“impulsive, tough, funny and inherently cool”。CC的essay里导演说片尾的open ending是向四百击致敬。
好喜欢啊 **高帮帆布鞋与80s纽约造型目录 很容易就沉浸其中跟随女主 最后的失魂落魄气息还是难掩性格中的傲气 以及查演员震惊 这个Susan Berman真的是……那个Susan Berman吗……难以置信【。
虚荣呀,追着乐队跑,“去LA我只想躺在泳池边补签名照“,”去东hampton干嘛我不爱树“ 穿的可好看
可能是因为看完 A Girl's Own Story紧接着看的,感觉太正常了。就连大家都说好玩的中间那个prostitute 和三明治都觉得有些老套。大概就是太明显的电影的影子了?以及觉得这段时间四分给的有些多了-.-,这部其实并不差,只是太正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