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原名:Karamazov,
发布于2016年。由Jean Bellorini执导,并且由编剧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16(法国)公映的电影。
中场休息后那半截变得有点糊弄人了哦
不是我预想中的法式疯癫和俄式憋闷,应该算是法式**和俄式迷惘。 怎么港,像是把原著里狗血家族故事和哲学思考分别抽出来,摆在一部剧里,但抽太干了所以非常割裂,说教倒是不说教,完全就是自我表达,底下有没人听感觉演员都不在乎。总觉得还是改个电视剧会更好一点。 歌很好听,和剧情很match。舞台非常精巧有效,也很适合采石场的舞台。*装很好看虽然我完全不知道是要表达什么,尤其一个个都控制不住要袒胸露腹。 但声音实在是太高太嘈杂了,每一句台词都是喊出来的,这就是传说中阿**翁的喧闹吗?小巷老师得知时长后问我“演员不用吃饭的吗?”我看完觉得,至少也该吃点金嗓子喉宝罢……
进场的时候正值中午,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如同经历一场穿越,数度心悸,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这人世的苦难啊。如果真的有神明,为何让我们经历这些苦难,为何对孩子如此不公平。而剧目结尾的那一刻的善良,同情和回忆,让人们相信大家心拥抱在一起,仿佛又相信了神的力量。
整体四星 伊万的演员表演以及对音乐的运用加一星
5小时观影马拉松 很震撼!腰很疼!“苦难即人生,没有苦难,就没有幸福。”
#补标# 我对俄土与老中(或许还要再加上一个你德)之外的人想热切拥抱俄剧俄味,态度都是你觉得你对就好、开心就好。我纯纯带着《里里奥姆》滤镜而来,会觉得有点拧巴;一袭红衣的瘦弱小儿子是游走人间的天使,尽职尽责的民事调解员,这版下凡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浓缩剧情之后的不清不楚,倒是*着我把原著读完了,并且叹*不已,也是功德一件。
平安夜看个这,挺合适。道德浓度过高,未免太说教了,对陀思妥有点接受无能。多媒体确实是16年的样态,现在看多少有点过于简单。
又是下午场的**,曹禺剧场太冷,仿佛置身采石场露天剧院;舞台布景设计和意外的音乐唱段,很加分。
【2023 曹禺剧场】卡拉马佐夫的观众果然高冷,五个小时下来都没人至少给**的自己鼓个掌。舞台设置很有特色,能够实现干净漂亮的镜头切换效果,而且大雪和铁轨也是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俄罗斯文学中肃杀气息的那种可以直接营造气氛的元素。剧情的取舍上主要放大了人物内心纠葛和思考对话的部分,简略处理了大的故事线,而且**剧情基本全都是用说的,思考与感受反而是用演的,这处理我还挺喜欢的虽然看起来累了点。几个角色里阿辽沙的塑造和我理解的最不一样,显得过于…清纯?音乐是意料之外,有首特别游吟诗人的歌现在死活想不起是谁唱的了… (P.S.中场一进门就看到了郗望,散场又看到了李腾飞,仿佛在提醒我又到了四处卖一只猿安利的时间点了。)
曹禺剧场的温度和北京大降温让人全方位体验俄罗斯的严寒 长得像孟菲尔斯的德米特里和长得像*****的阿廖沙让我经常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