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军原名:L'Armée du Salut,又名Salvation Army
《救世军》是年轻摩洛哥作家阿卜杜拉·塔亚的导演**作,根据他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电影以第一人称讲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我”(Said Mrini 饰)出生在摩洛哥港口一个庞大的家庭中。尽管***世界严重恐同,但成年男子也会在私下想办法解决需要。由于“我”的家庭负担严重,懦弱的父亲默许男人们对“我”进行***以**物质报酬。强壮的**(Amine Ennaji 饰)是“我”生活中唯一正面的男性形象,因此“我”从小就崇拜和暗恋**。可是当**跟一个酒吧女侍私奔后,“我”的人生从此天翻地覆,直到10年后“我”踏上了去瑞士日内瓦的留学旅途...... 《救世军》是***国家摩洛哥的第一部同志题材电影,入围第70届***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发布于2013年。由Abdellah Taia执导,并且由编剧Abdellah Taia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Said Mrini、Amine Ennaji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3-09-03(威尼斯电影节),2014-05-07(法国)公映的电影。
正如同性合法所在国家一样 同志也同样趋向去往那样的国家 同性电影真的和网球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啊 是选角的问题还是 觉得西亚人种比北非好看
***影评人周。“在我们这个国家,法语是有钱人的语言”。莫名其妙的剧作文本大概是合拍片机制里面要求“必须有XX%的情节发生在瑞士”的条例规定下的产物。工艺还不错,不过留白和不交代因果等等手法,电影跟小说的用法还真的不太一样,换回小说可能就通顺多了……
看来作家改行当导演都是噩梦。知道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是这东一锤子西一斧头无头无尾的讲述方法实在抓狂,最可怕的是前后两段太过割裂,好好讲其中一段不好吗?或者加一个小时没一段都更完整一点,可惜了“摩洛哥第一部同志题材”这样的噱头了。
前2/3提醒了童年,后1/3提醒了现在。电影固然不成熟,分数给的是故事
演员都不错,角色完全和故事融为一体,摩洛哥平凡一角很真实,镜头感非常好,压抑的家庭和无处安放的青春期让人有共鸣
人生的跨度十年,让我们看到男孩为什么会选择逃离故乡,导演也没有太多实验的元素,他也没想去叙事化,他只是不知道什么叫叙事节奏,他在这部**作里唯一做到的就是堆砌**自传性质的情节,然后用一堆镜头堆积出来这么一个空洞的玩意。导演该去补脑些好电影,有些满脑子诗意的观众该去读点诗歌。
和不久前**的《未来海岸》一样,当发达国家的gtm已经在重点聚焦平权主题,欠发达国家的作者们依然在描绘着基佬们逃离故土、寻找自由以及寻找过程中的跌跌撞撞和迷惘彷徨。最后一部门竟然越看越伤感,转念想想片中的少年现在已经成了作家和导演,又觉得欣*了。
导演说的一切都愕然停止,让人感到奇怪的同时也产生枉然之感。又因为自传,更是万千。镜头语言简洁干净,非常舒*。
主人公好不容易逃离了祖国、家庭,在苏黎世救助站让室友老乡唱自己年少时记忆中的歌谣,是怎样的心境?人不停抗争命运,但无法抹去身世的烙印。
摩洛哥第一部同志电影。镜头语言很不错,北非异域风情让人联想到另一部同影“白丝线”,可惜情节太空泛了——据说是作者自传改编?那么作者的人生阅历显然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