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原名:Bergmál,又名Echo
正值冰岛圣诞节之际。当所有人正为节日做准备时,一种特殊的气氛笼罩在这座城市之上,流露出既兴奋又担忧的情绪。在乡村中部地区,一座废弃的农场正在燃烧。在学校里,儿童唱诗班正在吟唱圣诞颂歌。在屠宰场,鸡沿着围栏**。在博物馆,一位母亲正在电话里与她的前夫争吵。在起居室里,小女孩正在让她的祖母试戴她的虚拟现实头盔……通过56个场景,影片描绘了一幅现代社会尖锐而又温柔的肖像。
发布于2019年。由鲁纳·鲁纳森执导,并且由编剧鲁纳·鲁纳森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西格玛·阿尔伯塞格尔松、本特·金戈·安德森、西夫·阿尔纳斯多蒂尔、阿里·阿纳森、芬努尔·阿纳尔·阿纳森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9-08-11(洛迦诺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7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
接受「固定幾位是冰島特色」這個設定,觀看大悶片的痛苦能消減不少。開場驚艷到我以為是動畫,滾刷的層次就像畫的一樣。結尾分娩那一幕臥槽臥槽臥槽… 整個人都傻了…
冰岛新年浮世绘,万花筒式的群像记录。镜头语言看似冷峻克制,56个老百姓的生活片段每个都是点到即止。但在我看来却是很实诚很亲民的,作为这部电影的观众我仿佛就像站立在高高的山岗上用高倍望远镜俯瞰万家灯火一般把冰岛整个国家黎民百姓的生活随机通阅了一遍,日升日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新陈代谢,每一个平凡的碳基生物都在非常投入地参与这个世界,且都有一段只属于他们的故事。最后看完电影回到日常生活又觉得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完全可以参与这部电影,在里面留下一段三分钟的影像。这真是非常奇特的观影体验,炒鸡有融入感。给五星是因为这电影除了开始和结束两段音乐外就没有多余的旁白和配乐,无声胜有声,写实又写意。看北欧电影获得的共鸣太多了。可惜语言组织能力太差,即使get到了电影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却难以用文字表述出来。
由众多小故事甚至生活场景所组成,反映了冰岛这个孤悬于北极圈的极寒**,在圣诞至新年这段时间里的日常生活。就像个杂色拼盘,日常小事,却又极具生活**,可以拼出一幅冰岛的社会图景。影片不长,虽无故事,但颇为有趣。
开场,洗刷器的轮舞与结尾的垃圾车,一种机械运动的诗意,前者由于车辆的**将空间锚定,这种锚定在《回声》中屡见不鲜,它通常起始于摄影机冰冷的凝视之下,陌生的空间,随着人物或他者元素**画面而变得熟悉。另一方面,源自于画面之外或构图偏离中心的位置的声音暗示着一个比看起来更具冲击性的现代世界,它在随处可见的,人们手持的“黑镜”中被框定。不同于相似风格的Roy Anderson,《回》没有后者的荒诞感,或肥胖,脸色苍白的男子,唯一的荒诞在于陌异的方式考察熟悉的世界。某种方面,《回声》是一部圣诞电影,为这种现代性与**焦虑提供了一个安徒生/狄更斯式的,代表社群意识的拯救,剧情融化为万花筒式的群像,终结于“新年快乐”——或者它本身,就是一部温暖而诉诸音律节奏的“纯电影”。
寒冷漫长的冬季注定就会有一丝抹不去的悲凉在。里面的女性各个都健壮强大。
我更感兴趣的是制作团队怎么能在冰岛这么小的地方找到这么多演员,因此如果其中有很多是非职业演员,那这个成片其实会有一些横跨虚构和纪录的双重意义(或者新现实主义?)。从《战中**》看过来,这几年的冰岛电影总是从自己国土出发关注**形势,这也和冰岛有大量**有关。冰岛仿佛是一块多棱镜一般折射出**的**政局形势的多种形态,这部电影的形式也像一枚多棱镜,让我们只看到被折射的众生表象,而思考则完全放在观众那边。
一个画面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几个月后重新坐在电影院里,眼前全是光的感觉吧 #SIFF23 在天山
零散温吞 不算电影 也不算纪录片 像是几十个vlog的拼凑 观赏性不高 偶尔有几个被打动的点 被像蜻蜓点水一样掠过了。
2020上影节第一部。说实话看了五分钟就有些开始走神……纪录片语言,每一个都是固定镜头,一直到分娩镜头把我惊到了,好真实。冷色调冰岛众生相。
讲道理这是我看过最令人激动的洗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