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又名乐从画中来
2018年4月起,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项目启动。该项目历时8个月,由全国各地的民乐制作大师仿制敦煌壁画古乐器97种,245件,将壁画乐器图形做成实物,“复活”**敦煌音乐盛景。纪录电影《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基于此次乐器复原制作,记录了乐器由图形成为设计图纸,再成为实物用于演奏的全过程,讲述了琵琶、花边阮、箜篌、雷公鼓等敦煌壁画乐器的前世今生,成为这项抢救性复原**工程的见证。
发布于2019年。由李乐执导,并且由编剧李乐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郑汝中、朱晓峰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9-09-23(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
郑汝中:“中国的民族乐器(在这时期)基本上成熟了,它不再是我们过去先秦时期笨重的编钟(有了方响)和**将相用的那套乐器了。它是把民间的音乐**了宫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敦煌乐器很典型的是俗乐**了宫廷和社会。”从听不到摸不着的音乐入手,讲了壁画上的乐器的复刻,18年已经复刻到第四批了。看到壁画上的乐器被复刻,翻译的古谱再被演奏出来的时候,多少觉得敦煌活了。嵇琴(二胡)在莫高窟里没有,在榆林窟和东千佛洞里也只有5幅(这才使得敦煌里有了拉弦乐器),二胡是最接近人生的,悲伤哀怨,明清戏曲发展,二胡有了发展,但再伴奏被鄙视的地位,知道20世纪30年代刘天华的民乐革新。
虽然不同乐器之间缺乏过渡,但仍然让我们见识到一个庞大的音乐世界。30年的复原工作,使得敦煌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更加清晰了起来。也让我们知道壁画上的很多乐器根本无法演奏,是**出来的。
太美了,认识了很多古代的乐器和音色,太美了!
#🍋观影# 讲的是敦煌乐器如何为现代所用。有意义也没意义。为了取悦现代观众,在敦煌乐器的形制上进行了研发和改良,那就不是敦煌乐器了吧?所以,现代人要的是啥?自行车吗?
敦煌壁画很美,中国乐器很美。孩子从5岁开始学琵琶,会一直学下去。感谢有这样的纪录片,让我和孩子能走进民族乐器的世界。
**!不鼓自鸣乐器通常出现在经变画中,身系彩带,无人演奏也能发出声响。《佛说观无量寿经》中说,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空苦,无常无我之音。——那么,为什么和尚的日常功课中没有至少学会弹奏一种乐器呢?这不合理🤔
复原乐器真美,特写也相当**。每种乐器的讲述片段很精简。
重点洞窟:220,158,112窟 重点乐器:琵琶;220窟花瓣形阮;161窟一弦“弯琴”; “不鼓自鸣”——无人演奏乐器;雷公鼓;方响;嵇琴(二胡,西夏晚期,榆林窟,东千佛洞);箜篌;古筝;古琴。 总体来说讲得比较简略,只能算是敦煌乐器风采展示。为美轮美奂的音乐打五星,好想听一场敦煌古乐音乐会~
期待能出一个画册,一个cd。。。
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丝路的兴衰,也记载了盛极一时而隐没于历史蹉跎的中华古乐。当岁月的巧合掀开隐藏着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秘密,恢宏的古乐旧梦便萦绕于发掘者的脑海,不去。于是,一场敦煌乐器仿制项目徐徐展开。 佛前的乐伎、翱翔的飞天、跃动的药叉、威武的**、身带双翼的迦陵*伽,他们手中擒携的各色古乐器,在文史学者、艺术家及工匠不断探索、尝试、努力下,一件件复苏、革新,穿越历史长河在****民**库中涅槃。 曲项琵琶、筝、筚篥、古琴、阮咸、箜篌、鼓、方响……当这些仿制革新的乐器齐聚奏响时,敦煌壁画中古乐队盛景终于璀璨重现。每一次重观历史我们都被滋养丰富,在倍感骄傲的同时也再次自省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