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冯·康德原名:Peter von Kant,又名彼特的苦泪(港)、泪比死更冷(台)
Peter von Kant is a successful film director. He lives with his assistant Karl, whom he likes to mistreat and humiliate. Sidonie is the ***** actor who was his muse for many years. She introduces him to Amir, a handsome young man of modest means. Peter falls in love with Amir on the spot and offers to share his apartment with him and **** him break into the film industry. The p...
发布于2022年。由弗朗索瓦·欧容执导,并且由编剧弗朗索瓦·欧容、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德尼·梅诺谢、伊莎贝尔·阿佳妮、哈利勒·加尔比亚、汉娜·许古拉、斯特凡·克雷蓬、阿明特·奥迪亚德、玛吉特·卡斯滕森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2-02-10(柏林电影节),2022-07-06(法国)公映的电影。
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
第48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提名)。
7/10 彼得看向阿米爾的目光太炙熱了,彷彿透過眼神佔有他的一切。陷入愛情的他是無條件的付出,卻無法做好被遺棄的準備。真的愛過嗎?這個問題到最後似乎也變得不重要了,就像卡爾最後的離去,他不值得。Denis的表演真的很出色,喜歡那場夜裏窗前獨自起舞的戲,孤獨中的破碎感讓人動容。
继“干柴烈火”后欧容再次改编法斯宾德剧本,但这次明显心不在焉,一晃而过的“9个月后”简直是把偷懒写在脸上了,再也看不到火上浇油、欲擒故纵的****,虐与被虐简单粗暴的duang一声就端了上来。致敬不如怀念,也许欧容只是想用这个老房子着火的故事缅怀遇人不淑的法斯宾德本人吧…
2022柏林主竞赛入围+开幕片。7分,回到欧容早期的坎普室内剧风格(《八**》之类),多重密集的影史八卦和迷影梗(不仅扒了法斯宾德还扒了阿佳妮也是……),汉娜许古拉一出场这情怀真是炸裂……把法斯宾德放回到一个法斯宾德经典文本中,这个高概念真的很厉害了;演员挺不错,处理有点太浮夸了(所以这是不是不少评论说像阿尔莫多瓦的点?)。用法语是个硬伤但是想想也算是跟形式能匹配上(毕竟不是“传记片”)。
这便是那个极端个性的弗朗索瓦·欧容,用最具舞台感的方式传递情感,这波膝盖一定要奉上。不对等的爱情永恒是这样,一面是用权利(或金钱)企图获得占有,一面是用身体(或美色)渴求达成目的。哪有什么「爱情」,从最初到最终都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单方面**输出罢了。电影的每一幕都非常棒,细节处理与情感传递相当到位。至于表达,恰到好处的达到了我心里想要它达到的样子。所有的情感贯通都恰似「感同身受」,结局的处理深得我心,对于这种「爱情」的价值观塑造亦同我保持一致。2022年度,最佳电影候选。
François Ozon致敬著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故事翻拍的是《帕蒂娜的苦淚》,海報模仿的是《霧港水手》,以及電影中的其他小彩蛋,然而,風格上卻愈發讓人覺得像Pedro Almodóvar了。有不少段落處理得極佳,使人著迷,但是回到電影整體,電影則一直在恰好和過火之間反復橫跳,權力不對等前提下的愛戀,終究缺少了許多細節,無法讓人信*其愛得真切,繼而難以讓人感受其虐之刻骨,但是電影所表現出來的神秘與詭譎又十足誘人,令人充滿矛盾。
#VIFF2022 对于现在的欧容没任何期待,有个“****下限摆在那儿,仅此而已了,另外要是换成西语配音说是阿莫多瓦拍的我也会信
B. 从布景布光到调度,一切看似过于well-staged的精工细磨,都是欧容对偶像theatricality的致敬。性转后人物心理略显单薄,但将主角“还原”为男性导演,一方面构成法斯宾德其人生平的镜像,另一方面也引出本片最有趣的元电影自反:电影创作的本质是对痛苦的剥削,既是用镜头撕开对方伤口的施虐**,也是沉溺于自身苦难无法自拔的受虐倾向,而电影人们全都心知肚明又心甘情愿地参与这场游戏——结尾用不断放大的特写*近那一滴“苦泪”,不正是欧容在践行这一法则吗?2022.2.12 Berlinale
爱一个人无非是想要变强,强到可以摆脱他,对于Peter, Amir, Karl, Sidonie都是如此。只是矛盾长久无解,每个人都只能敞开软肋走过荆棘,然后离开:镜头里是浪漫,镜头外是虚伪,而现实往往合二为一,导演想做的也许是打通这正反两面。72.Berlinale
这就很欧容啊,什么都会被欧容改成他自己的,**拍得少了点但还是**那些事,三流小说的剧情总能被他包装成精致塑料品,面上好看就行了,不要**子。
一部欧容为“戏剧与电影如何分割”所做的申论写作。题干是伯蒂娜,欧容在其上为“苦泪”做了引申,把Filmaking中的权力关系与“施虐/受***结做了拓展性连接:拍电影是“watch others suffering and I cry”,又同时“crying with happiness”,这一**母题撑起了电影想容纳更多议题讨论的尝试,但很可惜所有的一切都并不让人觉得新鲜。翻拍本就是冒险之举,与经典几番较量,总想让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可当看到墙上贴的模仿《雾港水手》所拍摄的照片、听到《伯蒂娜的苦泪》中的声轨被转制为字幕的配乐时,一切疑问似乎都不重要了。这或许就是欧容自己的迷影实践,辅佐一点元电影的巧思,让人在看得下去的同时还能在小包袱中发现新趣味,不失为尚可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