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 ——2018-04-03
有一部新美剧,sir觉得你必须看。
是必须、必须、必须的那种,必须看。
但你可能又会怕……因为一聊到生病,很多人会比看恐怖片还怕。
所以sir想了半天,决定受点罪,看完整一季的6小时。
再写出来,让读者自己读——相信sir,这已经是最贴心的方式。
这部剧,讲癌。
但不是“星巴克致癌”那种不知哪来的伪科学。
它可以说是:
迄今为止关于癌症,最深入、最科学、最权威的一部剧。
sir看它的每一秒,手在抖,肉都似乎在疼。
好在最难以下咽的部分,sir已经代你看完:
《癌症:众疾之皇》第一季
cancer: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season 1
这世上但凡**毒物,大多是长得花俏的。
比如毒蘑菇。
比如蛇。
比如癌。
它们的五彩斑斓,其实带着一种让人莫可名状的恐怖。
它们的顽强生长,也总是以一种人类难以理解的方式。
不。
不搞医疗、科研的我们,自然看不见它。
也不用看,“绝症”“不治”“晚期”……随便一个词便能叫我们闻之色变。
人皆畏死,中国人尤其。
但不了解和学习,其实是荒诞的行为,尤其当猛兽就在身边: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病例数据。
每天约1万人诊断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而在美国,“三分之二的男性和三分之一的女性在有生之年将被确诊患癌,几乎每人都有亲友患癌。”
如此*繁,如此靠近……如此无知无觉。
世上最容易让人视而不见的,就是恐惧。
所以《癌症:众疾之皇》难得:
它应该算第一部直面癌症的纪录片。
它的原型,是印度裔作家悉达多·穆克吉的普利策获奖作品《众疾之皇·癌症传》。它从4000多年前第一次有癌症记载的古**医方讲起,结合真实案例分析癌症治疗的跨年史,集知识性、权威性、故事性于一身。
纪录片则更进一步。
真实的医患对话、专业的病理演绎、 msk/nih/nci(斯隆&凯特林纪念研究院、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其中不乏****获得者)亲口讲述……
正符合东家pbs(美国公共电视网)的一贯调性,它旨在用非商业节目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务,达到媒体告知、启发大众的社会责任。
从前世到今生,纪录片《众疾之皇》的使命没变过:
认真科普。
毫不意外,一出世,就拿到豆瓣 9.1。
但在sir看来,五颗星只能算保守分——
因为它实在回答了人们太多疑问。
如果你也是去过公立医院的凡人,你一定懂:
挂号半小时,苦等三小时……问诊?
三分钟。
三分钟能问到啥?
医生,我这是啥病?--难说,要查。
那严重吗?--不好说,先去查。
会反复吗?--怎么说呢,看个人。
……
问完三句话,还是个医盲。
再看看后面排队的劳苦大众,自己都不好意思。于是……排队划价、排队拿药,排队吊水,走人。
真不是怪医生。
医生累、医生忙。可病**懵,病**难。
不大不小的毛病,都没时间解释清楚,更别提癌症。
《众疾之皇》就珍贵在这里——它真的在扫盲。
它会温柔、平静,但也严肃、科学地回答你:
癌症究竟是什么病?
哪些人会得?为什么?
哪个身体部**癌症可治愈?哪些部位不行?
能不能预防?怎么预防?
……
总之关于癌症,那些医生来不及讲的大实话,它一次性全交代了。
癌症是什么
说起癌,巨蟹座的朋友都会有点郁闷。
“巨蟹座”对应的英文单词cancer——也是癌症的名字。
而cancer来自希腊语carcinos,螃蟹义。
癌症,就是螃蟹。
在显微镜下看癌细胞,中央一团组织,又伸出许多只腿,像螃蟹一样爬。
所以这种病的本质是“细胞生病”——
单个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
健康细胞会**成两个同等正常的细胞,而恶性细胞却会无节制**,**成3、4、5个不等部分。这种野蛮生长先出现在某一部位,再转移、攻击其它身体**,如肺、**、血液……
癌症不是一个**病了,而是全身性、很多**先后患病,接着,全部垮掉。
癌症,是人类自己的细胞**人类自己。
这种恶性细胞有多强悍?
悉达多·穆克吉在原著里写:
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里这些白血病细胞在培育皿里已存活了近30年,仍在以可憎的增殖能力生长,而这些细胞的源头,那些女性已经死亡30年了。
技术上,癌细胞可以永生。
它是以病人的身体或生命为代价,想尽一切办法繁殖自己,它只管它自己。
它历史悠久,可它又突如其来。
因此我们到现在,还对这个敌人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个细胞必定**自先前的细胞,所以癌细胞也来自没有癌变的细胞。
可健康细胞突然开始无节制**的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
到今天,连抗癌先锋的美国医学界也无奈摊手:
“很多致癌突变,可能只是每天数十亿细胞**中偶然复制错误的结果。”
说到“历史悠久”——
已知的第一次书面提及癌症,是在4000年前,**医师起草的15尺长卷。
卷本上,有古代**已知的全部疾病和治疗方法编号。
病例45:**肿胀、变大和变硬。
治疗方法一栏,和胡青牛医书中的“玄冥神掌”差不多,写着类似的治疗**:
“无”。
there is none
好,那是古代。
今天,显微镜下已经能观察到**癌细胞的模样。
那么,4000年后的我们,能在“治疗方法”一栏填上什么呢?
不同的癌,已经各自取得了一些突破——
血癌
癌症的历史,至少是现代史,始于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癌症,它以体液形式迅速增殖异常白细胞,排挤健康血细胞,最终导致出血、感染和死亡。
如果把正常骨髓造**作草坪,白血病就像野草,会**正常的青草。
猜猜哪些是癌细胞,哪些是正常细胞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血癌 = 必死无疑。
圣·贞德儿童医院的前外科主任唐诺德·平克尔,今天已经一头白发。
他还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小女孩曾经问他:
“我快死了,我快死了,平克尔大夫你不能救我吗?”
平克尔大夫说着,对着镜头瘪了瘪嘴,垂下眼帘……
他没有再说下去。
那是一个外科大夫集体“举手投降”的年代。
因为条件有限,小病号们在确诊三个月内会陆续死亡,病房是一间间空出来的。
医生唯一能做的,是让他们走得平静一些。
今天,情况变了。
中国的真实情况说不好,但在美国,通过施用化学药品、放射疗法、骨髓移植法等……
儿童白血病,可以达到近90%的存活率。
纪录片中的小男孩**,不巧就是那剩下的10%。
虽然才六岁,但他对白血病房已经很熟悉。
一天二十四小时,口罩蒙得严严实实,鼻子里、手上插满小管。
这几天,他格外难受。
前不久刚刚移植了姐姐骨髓的**,身体反弹强烈。
肚子上成片的**皮疹、高烧不退、针孔口的血液无法凝结……医生说,**也快不行了。
好动的**,下不了地了。
妈妈为逗他开心,连上了足球教练的视*,以前的小伙伴们在屏幕上,活蹦乱跳地跟他打招呼。
已经二十天不能说话的**只看了一眼,眼睛就**。
离开世界的时候,**没来得及过七岁生日。
他想过,血癌不让他过。
但起初“送”他入院的,却是另一种癌——横纹肌肉瘤。
在肌肉瘤被控制住的两年半中,血癌悄悄侵蚀**的小身体。
大夫们说,是治疗肌肉癌的药物导致了继发性白血病。
“不用药,**两岁会死;用了药,他死于六岁。”
**的案例不是孤案。
有些疗法,比如放射性疗法确实可以使肿瘤迅速萎缩,但是……
x射线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致癌物。
高剂量下,它能导致白血病、骨癌和放射引起的其他类型癌症。
请记住这一点:
治疗癌症的药,本身也会致癌。
**癌
这种癌,可能是全球女性的头号公敌。
数据显示未来两年,每13个美国妇女,就有一个将罹患**癌。
中国,也不乐观。
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中国较新癌症数据统计图(最右应为“大城市”)
它是今天女性最**作的癌,也是最被“小看”的癌——
很多人以为,切除**,就能根治它。
错。
癌症是个有序的过程。
它始于一个**,传播到淋巴结,患癌时间越长,“感染”**就会越多。
癌症也是个无序的过程。
医学家也无法预测,在原生**之后,它会扩散到哪些地方。
也就是说,对已经扩散的**癌,切除整个**,也是无用功。
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外科肿瘤博士&医生威尔逊非常忧心忡忡。
就在不久前,她本人被确诊患有**癌,而且是两个**都有癌,左右两边的病状还不一样。
右侧是进攻型的,左侧可医治,但也已经扩散到淋巴结。
她的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
鬼门关之外,就指望一把手术刀。
**癌被认为是,唯一需要当场做***验的癌症。
医生用手术刀切开**,取出前哨淋巴结,通过活检确认癌细胞有没有扩散,才能判断是否继续手术。
威尔逊医生收到的活检判断是,可以手术。
但**癌仍然是个谜,它不比那些能对应上直接原因的癌症:
如空气里的有害气体→肺癌。
**→肝癌/宫颈癌。
辐射→皮肤癌。
而**癌、结肠癌、**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原理,人类到现在还一无所知。
谜归谜,但又确实有迹可循——
原著《众疾之皇》里有句话:
拉马齐尼发现无子女修女是**癌的高发病群体。
巧合的是,去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数据分析也提到:
城市女性患**癌,主要与城市女性压力大、晚婚晚育、生活节奏快有关。
由此能推导出的结论,确实在情理上显得荒谬,所以sir写在这里,仅供参考:
早结婚,早生子。
结婚造人,可以被视为一次**系统的体内大循环。
赶在癌细胞可能扩散之前,这可能是女性对付包括**癌在内、很多恶性肿瘤的一条狭窄的机会之门。
到这里,再顺便聊一个关键问题:
癌症晚期,到底还有没有救?
有,但不多——
色素癌、肾癌
罗杰斯先生,是一个幸运儿。
他找到了史蒂芬·罗森伯格医生。
你一定要知道:
求医问症,未必要找“天价名医”。
更管用的,常常是某领域的研究专家。
罗森伯格就是。
从1970年代起,他就闷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鼓捣一样东西——
免疫疗法。
罗森伯格假设:在我们体内**淋巴细胞中,存在少数能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细胞,可惜寡不敌众、难以成事。
如果提取这种细胞,培植成几十亿的千军万马,再注入患者体内……便能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治疗癌症。
这就是免疫疗法。
它的关键就在于,罗森伯格医生和他在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同事们,真的掌握了从不同的肿瘤组织里析取出那个特定细胞的技法——起名,t细胞。
任何疗法的开始都有牺牲者,免疫疗法也经历过黑暗期。
罗森伯格大夫,就失去过66例病人。
从第67例开始,他尝试了比之前高得多的t细胞剂量——成功率提高了。
而纪录片里出现在罗森伯格大夫面前的罗杰斯,色素瘤已扩散,是标准的晚期:
2011年,腿上长出一个黑痣。然后在黑痣的凹面,一个小黑硬壳长出来。现在,我的腿上……
罗森伯格大夫一边用手触碰那些黑色的小凸起,一边回应他说:
“我看到了,看到了。”
不是所有大病,都要大手术。
罗森伯格大夫说:我提取一个色素瘤,找到一个抗癌的免疫细胞,够了。
简言之,一个小手术。
术前,罗杰斯一声不吭。他的太太望着丈夫,手指不自觉地碰他的肩膀,明显还是有点不放心:
我18岁就跟了他,今年55岁了
我们还要一起走很多的路
没有他我不行的,我脑子会晕
今天,对少数一些癌症种类而言,免疫疗法是最成功的疗法,比如黑色素瘤和肾癌。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对其他癌症就不灵?
科学家只有一句话:
“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的原因。”
以上很多问题,有的**在范围内有效,但总体的**仍然太少。
我们必须清楚:
迄今为止的癌症研究,就是在盲人摸象。
医生们或许找到了一些表面联系,尝试过很多灵或不灵的疗法。
但一碰到实打实的问号,医学家说得最多的是:
我(们)不知道
关于癌症,我们知道的太少,不知道的太多。
我们不知道:
癌细胞消失后,会不会再次出现?什么情况下可能复发?
也不知道有些疗法怎么时灵、时不灵?
甚至,为什么有效?
2012年,7岁的艾米丽已经是白血病晚期。
她的主治医生忍不住尝试了晚期肿瘤救星——免疫疗法。
可是,培育出的淋巴细胞输入艾米丽体内,却加入了癌细胞阵营,反而攻击起健康细胞来。
那一晚,“她病到了人类极限。”
但极限之后,转机来临。
一个医师在混乱之中,为她注**一种儿童关节炎药物,居然救了她的命。
病情不仅稳定下来,就连血癌细胞也从身体里消失。
没人知道为什么。
也没人知道,艾米丽的这种健康状态,能维持多久。
纪录片里,艾米丽已经9岁,她去复诊,没发现癌。
她的爸爸妈妈说:
这是个伟大的日子
很无奈。
因为如此干货的“第一癌症科普美剧”,居然要以一个毫不科学的词来收尾:
运气。
病来如山倒,病去靠运气。
面对癌症,我们只有过小小的胜利,放眼整个人类,仍在长线溃败。
虽然胜利终会到来,但终点很远,路很长。
在胜负未卜的路上,我们应该做什么?
是时候,问出今天最后一个重要问题了:
“身为健康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癌症?”
这个问题,由sir回答。
我们再不能无知地谈病色变,对待癌症,要知己知彼。
知彼——知道癌症是什么。
虽然sir已经帮你看完全剧,但找个合适的时间,也许你还是可以陪家人一起看看。
尤其不要盲目相信**谣言,因为“**”比“无知”还可怕。
知己——知道自己是什么。
了解你自己的身体状况、环境因素、饮食和作息习惯,并且有意识、循序渐进地调整它们。
已故复旦***于娟(1978~2011年),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建议。
这位海归女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在**癌晚期的病中,写下了生命日记《为啥是我得癌症?》:
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点阅读原文,sir已经放那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细节)
对了!
最后的最后。
同样身为工薪族,sir想转达本纪录片给大家的特别提醒:
由**引起的肝癌和宫颈癌,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接种**预防的癌症类型,其中,宫颈癌**国内也已经可以接种。
有这一类担忧的朋友,请尽早咨询专业医生。
衷心祝我们远离大病,永葆健康。
本文图片来自**
想看《众疾之皇》的,b站有
相关知识点全部来自这套pbs纪录片,如有疑问或专业补充,请留言讨论,惠及大家。